同志文化的角力



在同志文化中,常常可以看到兩股力量彼此競逐
一股力量深以體制外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為傲
一股力量則努力想融入主流社會。
(如:毀家棄婚派對主流陽光同志的批判)
這兩股對立的力量總讓我想到青春期的反叛
但因為同志長久以來不被接納的創傷而激化
如同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向父母吶喊著:
"少在哪邊告訴我要怎麼過生活!!你們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

隨著多元性別平權社會的逐步到來,同志得以獲得更多支持,更少阻礙
這個青春期的小孩才有機會可以擁有資源,逐步發展、成熟
也才有機會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去落實自己的價值與理念。
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應該可以讓每個人都擁有機會去探索追求,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此,這股敢於不同的聲音可以被看見,被欣賞
進一步形成批判體制與社會變革的力量,也會讓我們對價值與生活有更多想像。

※ 圖片攝影阿智

治療note 15 :健康的自戀




健康的自戀就是可以真心喜歡自己,對世界有基本的安全感與信心。
然後又能深刻地了解自己,整合自己的向陽與陰暗。

沒有經歷過depressive position,涵容自戀的受挫,儘靠著過多的誇大與全能,很難培養出健康的自戀。
健康的自戀不是孤芳自賞,而是可以認肯別人的存在,知道世界不是圍繞著自己打轉。

因此,健康的自戀是一種流動的狀態,可以分享的能量交換。

※圖片選自網路

治療note 14:賦予意義



在臨床第一現場,傾聽案主的聲音
就會發現人生真的是一連串無意義的過程。
我們接收來自內外的刺激,應接不暇。

健康的人格會試著賦予這些雜訊統整的意義
讓自由意志可以為自己開出一條路;

不健康的人格則是被淹沒在這些雜訊中
永遠無法解讀出這些訊息的意義
只讓自己依循著過去的地圖盲目繞行。

(攝影: 阿智)



治療note.13 :並非無腦的純真




心理治療是一種極度親密的關係形式
但又不是真實的關係
比較貼近過渡客體式的關係。

這是一種極度敞開的經驗
讓人容易體驗到脆弱
不管這種脆弱是透過何種形式顯現:
興奮、恐懼、焦慮、被迫害妄想、或者愛與恨

伴隨著這種脆弱的,就是不斷地思考
這種思考並非全然理性
而是在體驗中,試著滋長的流動性思考。



※ 圖片攝影: 阿智

邁向年老的治療大師:歐文亞隆



與歐文亞隆以往極具分量的哲學三部曲《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相較,
《一日浮生》呈現出十多段治療關係裡,殘存可貴的片羽,顯得像喧囂閉幕最後一道掌聲。

年老疾病、親密關係、自我追尋,在烏雲密布的生命終曲,如何呼喚和煦的片刻?透徹如光的見解能否穿透這些情緒波動?難道在死亡面前,都只能選擇和解?

歐文亞隆穿越治療方法的各種可能,直抵最根本的臨在,與對方全然地活在當下;
在不確定的陰雨下,望見逐漸不孤單的你,也看到越來越自在的歐文亞隆。

(撰文:小羊,編輯:阿智)


※ Yalom's Cure (亞隆的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4Xte9H6FM

※ 圖片選自網路

#歐文亞隆 #Yalom #一日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