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阿花如何吹喇叭?



等待陳玉勳已經好久好久,久到像是上一個年代的記憶(1995年的《熱帶魚》)。這麼多年過去,把頑童原型發揮到極致的導演寥寥可數,我們生活的世界苦悶且混亂,缺少頑童的眼光,生命停滯而沒有活力。
頑童的原型從西方的彼得潘,到東方的孫悟空,甚至武俠小說的周伯通,無處不在。他們打打鬧鬧沒一刻正經,像是長不大的小孩。存在的姿態彷彿是向汲汲營營注重功利,內心卻槁木死灰的成人世界抗議,為我們注入另一種可能:那是強調體驗、自發性感受力及創造力、重視過程甚於結果的遊戰精神。
隨著電影《總鋪師》舖天蓋地的口碑,相關的討論量多且豐,因此這篇短評,只把重點放在電影對的強調,做進一步的思索。

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會知道,《總鋪師》這部電影的笑點很多都跟有關,譬如母親問小婉在台北闖蕩是否當過AV女優?這段劇情,對AV並無任何批判,也無道德勸說。甚至在後來不管是母親或者是女兒,都深闇乃人性基本需求,也都善用自己的魅力來突破重圍,使命必達(不管是熱舞招攬客人,或撒嬌扮酒店小姐,甚而動員重情重義的粉絲團「招喚獸」,這些橋段讓電影緊湊無冷場)。更別說之後在網路瘋狂流行的插曲〈三八阿花吹喇叭〉,帶著嬌俏可愛又KUSO的討喜,既刺激又撫慰了觀眾的感官與心理。我們可以說,整部電影就是小婉及其母親這對三八阿花,對觀眾吹喇叭的精彩表演。




《總鋪師》所呈現的是溫馨的性,沒有張牙舞爪的挑釁,只有柔情的喃喃細語與精神撫慰,就像是精神分析形容的小孩子的性,那種經由母親(或者父親)肉身,細膩地傳達而出的愛,讓小孩身體得到愉悅,內心也得到基本的安全與信任,因此也帶動了個體對生命向上的熱情。這種肉身與感情的澆灌,在整部電影交替進行,讓我們又哭又笑。
在於是乎我們可以說,《總鋪師》的性,是一種對生命的禮讚。
說到這裡,不知道細心的你是否也連結起這部電影對食物的描寫與感情?同樣是帶給我們肉身愉悅(逾越)的安慰,與溫柔的感情。讓我們擁有一個機會,得以回到小時候,享受呵護備至的尊榮,重回肉身父母的懷抱。
《總鋪師》透過對食物與性的禮讚,讓我們也成為閃閃發光的頑童。


※延伸閱讀

莫忘初衷



生命就是要回到最初
人生步伐行旅迄今
發現依然走在讓自己感動的路上
無論是助人,亦或追尋美
皆在心理治療的學習與實踐中得到滿足。
《神的病例簿》的栗原醫生再次提醒我
莫忘初衷的珍貴。

推薦兩篇影評,都是中年大叔寫的:

此時此刻



【阿智學分析】

診療室的此時此刻(here and now)讓我想到一個舞台
在這裡,治療師與案主一同上場
共享並且共同創造一齣戲劇。

Here指的是諮商室這一過渡性空間
介於內在與外在真實的交會處
有兩個人正在互動(案主與治療師)
這個活生生上演的戲劇
表現出案主的心智狀態(甚或是治療師的)

Now指的不僅是此刻
也意味著治療師要具有時間感
敏銳覺察隨著時間推移所產生的細微變化
在這裡,此刻的時間與過去的歷史同步傳輸
隨著治療師與案主的心流調至同一個頻率
我們將會發現,時間的幻術於焉上演


※讀Bettty Joseph的〈here and now : my perspective〉有感

阿智的人際取向團體

http://www.designsonwine.ca/

休息了一陣子
又要重開團體了
這次做了些調整
找了協同領導者
相信必會給成員提供更好的心靈激盪。

********************************

一、 緣起:阿智這幾年來除了心理諮商實務之外,也陸續開設了相關團體課程(夢的賞讀工作坊,夢團體,電影團體)。都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在團體才剛剛熟悉起來,可以進入工作階段的時候,團體就結束了。畢竟短短6次的團體可以工作的深度有限,在加上團體提材的不同,有些成員雖想延續卻只能做罷。因此阿智就構想出一個可以持續工作的團體方案;每6次為一個階段,階段與階段之間可以允許成員出入,讓想要留下來更進一部工作的成員可以繼續,也讓那些想要休息一下的成員可以暫停,等待下一階段再進入也可以。

二、 團體內容:個別諮商往往所費不貲,而且學習的材料僅來自於跟諮商師的互動,如果你經費不夠,或者想要嘗試不同的心理成長方法,團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團體不僅自助而且可以助人,又可以跟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互相學習,是很可貴的經驗。
甚麼是人際歷程團體: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成員自發性的互動,還有領導者的催化,協助每個參與者更了解自己。 團體成員可以在團體中談任何自己想談的東西,主要的學習是透過成員間彼此的分享與回饋。
團體的此時此刻:團體中人際互動的觀察,往往可以看出一個人在現實中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可以在團體中被調整修正,也往往可以帶來很大的心理成長,這也是團體工作的重要價值。

三、 團體領導者:王明智,張歆祐
(每一階段團體由以下兩位領導者協同帶領,相信會給大家更好的服務品質)
王明智:諮商心理師,輔大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現在接受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的訓練。對電影/寫作/多元性別(LTGB)/夢的研究饒有興趣,希望可以把文化理念融入自己的動力取向治療中。目前如候鳥在台北花蓮飛翔,讀書寫作做諮商。
張歆祐:諮商心理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現任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助理教授,目前投入正向心理學、多元文化諮商、伴侶與家庭諮商、動物輔助治療。對生命充滿熱情,談心與助人是生命中的重心,相信生命有無限潛能,願能伴你一程。
吳健豪,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曾任基隆專任張老師,目前為心理/教育自由工作者,遊走大專院校與社福機構,以個別諮商、帶團體、講課的方式維生;也在遊戲基地劇團&一一擬爾劇團,從事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服務。關心生命意義與自我統整、同志與兒童青少年;致力於透過關係,讓人紮根;通過表達,讓人自由

四、 團體時間:9/13、9/27、10/11、10/25、11/8、11/22
周五晚上8:00到9:30
(基本上隔週舉行,每月兩次,詳細時間團體第一次會討論底定)

五、 團體地點:興隆路1段70巷11弄14-4號5樓(捷運萬隆站2號出口附近)

六、 團體費用:每期團體3000元,兩人以上協同報名,或者舊成員2700。共招募8-10位成員,報名請從速。

七、 活動訊息詢問可寫信至:seaseastowoceans@gmail.com給王明智,
或者請電:0953162980(可留言) 洽詢
匯款帳號:王明智,郵局,局號:009107-9,帳號:024732-0
(※需填妥報名表並匯款後,並寫信至seaseastowoceans@gmail.com告知,才算完成報名手續)

---------------------------------------------------------------------

「阿智的人際取向團體 part.1」報名表
(表格可以來信索取)

姓名
性別
服務單位
職稱
聯絡電話
傳真
e-mail
繳費 是 否
通訊地址

音樂處方簽



【阿智SITE資訊】

音樂也可以治病
為了挽救流失的古典音樂人口
日本愛樂開發一系列音樂處方簽
小小藥袋內置放音樂記憶卡
貼心地讓音樂療癒您。

https://www.muzik-online.com/article/focus/ac8657bd-978a-43b3-8f11-0fd547ea6932

偉大的電影計劃




林特雷克的"愛在系列"是偉大的電影計畫
從"before sunrise"開始,便讓電影的時間(幾乎)等同於真實的時間
結果,十年後拍了"before sunset"、六年之後又拍了"before midnight"
電影內的時間這下結結實實地跨出電影之外
也就是我們真實人生的時間。

導演讓我們在電影中驚鴻一瞥青春美好的席琳與傑西
讓我們與其分離,於此開始我們長長的哀悼;
讓兩位主角活在我們的精神現實裡
在電影(幻想)中,又讓我們與其重逢
臉上的刻痕提醒著我們分離之可能
還有分離之後他們的欲望與人生。

如此殘酷且真實的分離工作
在我們內在醞釀著;
然後我們才發現隨著這部電影
我們也與自己分離。
生命裡的每一個階段
我們跟自己告別
一面懷念,也一面向前。

肚臍密語




因為工作開始思索強迫症反覆清潔的儀式
很多皆與性的衝突與焦慮有關;
再加上置換作用(displacement),
從性器衍伸至到排泄器官、肚臍
都可以是性焦慮(欲望)之來源。

特別肚臍,除了是生命的孔洞
(注意,洞這個意象便充滿性指涉)
早期來源亦是母親與嬰兒的連結
也可以說是性行為後生殖的證明。

英國動物學家Desmond Morris更在其撰寫的《人體密語》這本書,指出肚臍眼諸多性意涵
最教人拍案叫絕的是,肚皮舞竟然是後宮佳麗
為了在性上取悅肥胖君王的性愛絕技
(因君王太過肥胖無法進行性行為,故妃子只能自己主動上陣)
肚皮舞的許多動作均表現出女性性主動的形象與技巧。


http://wenku.baidu.com/view/f32919e8b8f67c1cfad6b8c7

躺椅




台灣精神分析的發展深受歐陸傳統影響
(跟美國大幅修正,重視ego的分支不同)
其中一個最大差異就是躺椅
在美國,躺椅的治療設置很少見
而台灣的精神分析(甚至包括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
躺椅一直以來就是很重要的治療設置。

我對躺椅懷有莫名的感情
記得第一次參與楊明敏醫師的讀書會
因椅子不夠,我蹬地跳坐在(被大家視為禁忌的)躺椅上
現在想來不覺莞爾。

從治療師的角度來看
不被案主緊盯更能自由聯想
也更有思考空間;
從身為案主的角度來看
躺椅給予我們一個沉浸於潛意識的可能
帶領我們進入某種過渡性空間
像是阿拉丁神燈故事中的魔毯
使我們翱翔於精神分析的國度。

照片選自:http://www.flickr.com/photos/y713096/9402724806/

時光隊伍



今日讀《印刻文學》訪談蘇偉貞(24期)
書寫癌末亡夫的小說《時光隊伍》,
直見另一種面對死亡的方式:
屬於他們夫妻
踏實、強悍、明心見性…。
不知道為什麼見獵心喜
也許是近年
不管從肉身的變化
亦或從親人疾病苦厄中
感覺人生下半場沒有死亡做為底景
如是生命將自欺欺人,沒有厚度。

文中蘇偉貞羅列出危脆之時閱讀的書單
讓自己不免想按圖索驥
勾勒出屬於自己的死亡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