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多瓦與精神分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uQGB5Qw2/

多年前寫下的 #慾望法則 ,
感覺自己內心還深埋著那顆隱隱發燙的螢火,精神分析是另一種不讓它熄滅的方式.....:

"這段⽂字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品嘗瑪德萊娜的過程中解憂忘愁,但是隨著⼀⽽再⽽三品嘗的過程失去了初次的滋味,如果說慾望有其古⽼的特質,那麼後來的慾都僅是⼆⼿貨,次級品。所謂原初的滋味已不可得,就像是某個古⽼⽂明被掩埋在深深的地層裏。 
因此,聰慧如普魯斯特悟出慾望的追尋並不假外求,⽽是在時間的洪流,記憶的盤古之中,現在觸⼿可得的客體,僅只是內⼼慾望原型的投射,如果渴求慾望能夠汁原味地浮現,唯有轉向內⼼,放下對外的執著,轉向內⼼,才有可能還原事實真相。⽽普魯斯特說的事實真相,或許就是精神分析所⾔的原初客體,甚至在我們還沒有辦法分辨主體客體之前,嬰兒⼀哭奶頭就來的那種交融匯聚的圓滿。 

雖然我不是⼀個寫作者,但也喜歡翻閱字典時,感覺就像遍覽滿天星⼦,透過精密的望眼鏡,天⽂學家⼀⼀向我指稱星⼦的名字,星系的傳說。當光投影在我眼簾,其實已經有了時間的落差,那也是某種形式的失落︔⽽我可以透過聲⾳,⽂字,去描摩這些百轉千迴之後的模樣,無論透過故事、夢境、喻象,說出或寫下的⽂字在我書⾴裡也成為另⼀種任我描繪的星圖。這種感覺或許就是普魯斯特說的, 

「現實折過來嚴絲合縫地貼在我們長期的夢想上時,它蓋住了夢想,與它混為⼀體,如同兩個同樣的圖形重疊起來合⽽為⼀⼀樣。」

透過語⾔與⽂字,疊影在現實的事物上(⽽那通常也是失落的⼦嗣),這種交合某種程度似乎也可以孕⽣出另⼀種嶄新的⽣命,我們的重新述說,讓那些內外現實的經驗成為某種蝶影,長出超脫凡俗的翅膀,展翅⾶翔。 

「真正的藝術,其偉⼤便在於重新找到、重新把握現實,在於使我們認識這個離我們的所⾒所聞遙遠的現實。」 

—— 普魯斯特 《追憶似⽔年華》 "

非二元性別

‘’非2元的跨性別(non binary),擴張了跨性別(transgender)的版圖,讓每一個人內心的跨都能夠被命名;通過它,讓願意走向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變得跟我們內心的跨比較可以對話,然後彼此理解,而非僅是對立的兩面。
或許像精神醫學診斷手冊第五版從之前的對立性別(opposed gender),逐漸過渡到the other gender,讓我們內心都有的他者,可以彼此跨越。‘’

07/07跨性別友善校園暨友善醫療工作坊(台北場)後記

#圖片選自
https://www.nytimes.com/2023/01/09/style/nonbinary-professional-work-atti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