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療椅上的彩虹:同志肯定諮商



這篇好文是我透過美國精神分析學會的臉書分享所發現的
特別摘譯介紹給大家,不管是傳統治療社群、精神分析社群、或者同志運動社群的朋友都值得參考
加州卡弗市,富勒女士問大家;"準備好揭露自己了嗎?"這是她周二晚間在安提阿學院開設的心理研究所課程。
富勒的學生不需要任何提示就脫下外衣,露出底下用神奇印章潦草寫下名字的T恤。
環顧四週,這些名字多采多姿:
"娘娘腔,愛滋病,戀童癖,性變態,死玻璃,裝直男,名媛,肥佬,無聊,白人主義,移民,愚蠢的美國人。"
富勒引領我們身處這個房間,感受這些負面標籤所帶來的壓力。
這位定義自己是:男性認同,非裔美國人的女同志,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社工。
2006安提阿學院是美國第一所開設同志肯定諮商課程的機構。這些年這個治療取向已經愈發熱門,變成同志社群很重要的助人取向。
學院的領導者Doug Sadonick說:"我們的工作假設是,同志天生如此,有自己的心理學,自己的架構,與自己的需求。"
"在這種心理學下,同志無須偽裝自己,無須透過有色眼鏡(視角)看待自己。"
他說這種聲明是一種"本質主義者的位置",因為同志與異性戀者有其基本的不同,而且滲透到生命的每一個層面,從生理到心裡都是。而這種獨特的視角不是一般的助人工作者可以提供的。
基於這樣的哲學信仰,他創立了這個系列的課程。
這個課程是立基於臨床訓練的碩士課程之中,有兩大核心課程:
Sadonick 講述課程理念時提到柏拉圖的宴饗篇,有兩種愛:"一般的愛,與天堂的愛"。
一般的愛是實際,具體的,落實在每天的生活,與再生產有關。
而天堂的愛主要是為了追尋真理與自我實現,與主司創造的謬思有關。這也是同志之所以存在的主要原因。
這系列課程會從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神話中尋找同志文本,討論相關的同志的起源思想...。
Sadonick 認為身為同志有更遠大的原因,不僅只是現今學科探討的觀點。
此課程另一個主要的目標就是:找出潛藏的同性戀恐懼症,不管在案主、在自身、或者在文化社會中。
"毒性的羞恥感"助長了跨越時空的獵巫行動。奧蘭多慘案就點醒我們,既使當代同志權益已進步到某個階段,但是隱含的同性戀恐懼症仍無稍減,我們面對的挑戰跟民權運動初期並無二致。
這種取向聲稱"治療者就是運動者。"可以說是非常激進的立場。
這個取向在政治上的熱情也跟與政治保持距離的傳統治療取向截然不同,使其倍受爭議。(阿智:因為這非常挑戰治療中立的立場)
詹森他是一個演員,後來轉變生涯方向,希望成為一個肯定諮商的治療師。
"很多同志前來尋求治療,但許多治療者對於同志議題一無所知。"
詹森認為安提阿的學習改變生活的許多層面,使他不僅只滿足於認同,還會想要更深一層地思索:
"身為一個同志究竟意味著甚麼?有甚麼意義?"
因為這種改變的經驗,使得詹森也想要把這種經驗帶給其他人。
其他的治療學派並不想把案主特殊化,因此覺得安提阿學院的立場有誤導之嫌。
一位紐約的分析師 Michael Garfinkle說:"這種取向的危險在於會把同志與其他社群區隔出來,難不成這種氛圍也適用於猶太人?穆斯林?或者英國人?阿拉斯加人?"
"這是一種古怪難解的憤世忌俗位置,它剝奪了治療師與案主的可能性,就是不需要這麼強烈的干預仍可以讓治療有所進展。"(阿智:在精神分析的治療中,非指導性的中立原則一直是開啟可能性的重要基石。)
另一位較不那麼專家認同的分析師Jamieson Webster說:"佛洛伊德曾憂心一元化的政治立場所導致的結果,(強烈政治立場的)分析師會尋求案主的認同。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療法雖然有其價值,但需要謹慎的是,可能我們也會忽略那些隱含在此立場下,值得去發掘的其他可能性。"
安提阿學院是一種對於傳統治療取向長久以來治療同性戀的一種反動(阿智:譬如造成諸多治療傷害的同志改變治療)。
當然這些來自傳統治療的麻煩並不全然來自於精神分析,畢竟佛洛伊德早就說過,人類的性特質是一個流動的存在連續體。(阿智:細讀老佛的作品,不難發現其中的多元性別理路。)
在一封廣為引用的信件中,一位母親向佛洛伊德求助,對兒子的同性戀傾向憂心忡忡。佛洛伊德回覆道:"同性戀雖沒有特別的好處,但也沒甚麼好丟臉的,它沒有副作用、沒有退化,因此也不能被歸為心理疾病。"
然而,佛洛伊德的後繼者卻依循他的理論,從病態的角度以及親子關係的問題去解讀同性戀。
直到1973年美國心理學會移除了同性戀的病態診斷,我們才發現這些理論在現今顯得過時,也需要新的理論來看待同志。
之後的25年,美國心理學會開始對同志社群,思考與制定一些更符合倫理規範的守則。譬如嚴格禁止同志改變治療的施行。
然而,對於跨性別的倫理守則近十年才確立,一改以前我們把同志社群的多樣性混為一談,這是非常不專業也不精確的對待。
Cadyn Cathers是一位從安提阿畢業的講師,也是一位認證的心理治療師,在其專業領域中以跨性別的治療為主。
Cathers認為與跨性別一起工作,主要的特色就是:醫療介入一直是其焦點。此外需要與跨性別討論變性手術的評估,畢竟保險公司會請治療師提供評估報告。
治療關係因為治療師的把關角色變得複雜,換句話說,治療師通常需要耐住性子,在開立賀爾蒙治療與手術同意之前,試著把病人留在關係中夠久,直到一些議題自然而然地出現。
既使治療師不一定扮演把關者的角色,主流敘事就是如此認為,病人還是會輕易把治療師放在這個位置。
因此演變出一個弔詭的腳本:病人竭盡全力要向治療師證明自己的性別就像是他們所認為的那樣,直到治療師開立同意書為止。
Cathers因此向自己的病人說:"你並不需要向我證明任何事情。"
安提阿學院的治療師非常確信同志病人必須轉給經由特殊訓練的治療師治療,如此才可避免治療傷害。因為唯有這類型的治療師才能真正看到病人的內在。而這種堅持可以帶給病人最大的利益。
肯定諮商的想法對於異性戀案主也有幫助,因為這種取向教我們看到心理問題背後的社會建構,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內在與生活。
譬如一位女性從小被教導如何與男人相處,何時要結婚,種種隱含的常規把她限制住了。
Matthew Silverstein是一位西好萊塢執業的治療師,就分享自己透過肯定諮商獲益良多,覺得自己也從同志社群中打開眼界,看到各色各樣面對關係的好例子。
譬如一位先生外遇的女士前來求助,肯定諮商就可以幫忙她看到自己的期待如何把自己綁死在難以跨越的痛苦裏。
"伴侶不忠"的危機很多都來自於我們一定得要關係怎樣的期望。
也就是說,當一段關係的動力改變,其中一人跟關係外的人發生性行為,好像這段關係就世界末日。這種災難似的想法主要來自於異性戀關係的意識形態。
"所以你是指我們必須對這些假設保有更多彈性?"記者詢問治療師。
Silverstein回答說:"這應該是一個起點,好讓我們對這段關係有更多探究。"
阿智摘譯於:
http://www.nytimes.com/2016/07/14/fashion/lgbt-therapy-antioch-university.html?rref=collection%2Fsectioncollection%2Ffashion&action=click&contentCollection=fashion&region=rank&module=package&version=highlights&contentPlacement=8&pgtype=sectionfront&_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