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從與反抗的關係模板


#順從與反抗的關係模板
#BruceHerzog
#當代朵拉新版本

我們應該很難想像那些叛逆的小孩,內心世界長得跟順從的小孩一樣,
同樣是發現父母愛自己(及自身利益)甚於愛他們。
順從的小孩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愛,不惜失去自我,為父母奉獻良多,
叛逆的小孩則為了保全自我,不惜與父母/權威保持距離,變得只能信靠自己。
兩者都為了存活,卻也經歷同樣的悲劇: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無條件的關愛。

講者回顧身為住院醫師,曾經治療舞蹈學校所轉介,一位因為"過重"而失去演出機會的少女。
少女的體重代表她想保全自我,對學校及父母的叛逆;不希望瘦得像紙片人,失去性感的身體與青春。
接受轉介所需面對不可避免的挑戰是:少女會把他看成學校(父母/權威)的代言人, 不會真心為她的利益著想。
治療師自身的叛逆促使他能共情少女的叛逆,深刻了解背後的掙扎與珍視它的價值。
但也因為治療師的叛逆,拒絕接受督導提醒,至使在聆聽少女的性欲時失之交臂。
(當少女想要講述她的男孩煩惱時,治療師太快做出移情詮釋,惹惱少女)
治療師帶領我們親臨治療現場,看他如何興味盎然使治療充滿玩性(playful)及省思。
最後少女中斷治療,治療師認為這樣的中斷能讓少女打敗治療師,維持自身的完整。
換言之,少女可以使用治療是從中斷治療後開始。

這篇文章總讓我想起佛洛伊德的"朵拉"案例;
同樣是被轉介過來桀傲不馴的少女,面對身體與性,還有自我的完整。
事隔百餘年,精神分析從對移情渾然不覺,視反移情如毒蛇猛獸,到講者充分體現移情與反移情,以及互為主體的精神,為我們說了一個看似失敗卻精采萬分的故事。
在這個案例中,有兩個案主:治療師與少女。
文末讓人想到佛洛依德為了保全自己治療朵拉受挫的自戀,完成論文以修補之。
講者卻為了保全病人的自戀,不惜揭露自身經歷,真心誠意地提醒著我們。

#圖為講者去年底在松德的研討會
#取自台灣精神分析學會臉書

#後記

分析學會的影音小組協助整理學會舉辦過的研討會影音檔,依據不同主題編輯過後上架給會員收看。
特別因為交通因素無法親臨現場,或者想要複習咀嚼的會員。
近期協助編輯去年底的"精神分析的正能量"研討會。
對於週日針對學會會員舉辦的小型工作坊觀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