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物語




記得兩年多前第一次踏進心理治療,治療師問我:”你希望透過治療改變甚麼?”
當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我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家。”
也曾因為十幾年來,周周往返台北花蓮,拖著沉重的行李,深夜或者清晨趕車時,特別容易感傷。
當時的我對治療師說:”為什麼在一個地方還沒穩定下來,又要啟程前往另一個地方?”
不管台北還是花蓮,幾乎都是帶著”離開”的心情,像候鳥般隨季節遷移,哪裡都不是我的家。

這種漂泊的心境近日卻得到不可思議的改變。

首先,我在不知不覺中減輕行囊,厚重的行李箱,改為輕便的背包。
再者,於台北花蓮住處或者工作室,開始置放隨身物品,讓自己在任何地方過夜都不再有負擔。
我花愈來愈多心力布置住所、及工作室,讓這些空間逐漸有屬於自己的味道。
當然也花愈來愈多時間待在這些空間。
為了閃避那種時常旅行所產生的漂泊感,我棄絕了太早或過晚的行程,結果在心曠神怡的時候搭火車,這方小小移動的空間,反倒成為一人獨享的靜謐時光。
最後,某晚返回淡水,從巷口走向住處大樓的腳程中,忽然感受到不遠處,是屬於”我‧自‧己‧的‧家”。
這個發現讓我很是感動。

昔日那個浪子,不知不覺間,成了一個戀家的人。

這個家;不管是一個人淡水的家,還是與好友共享的專業空間,亦或是花蓮陪伴父母老去的原生家庭。
甚或是我成長於斯的青山綠水,蔚藍海洋。
徜徉其中,均讓我感到無限的溫暖與自在。
不假外求地,尋回了千古難得的歸屬感。

******************

家的意象,悄悄植入心田,成為我可以愛人的養分。
首先,我發現自己的敏銳性更高了,生活中拾俯都是美,很多平凡細小的事物都會教我感動。
跟修分享這些感動的時候,也都能得到同感的回應,這樣的伴侶關係讓我感覺珍貴無比。
再者,安定下來的心,對我的工作學習特別有益。
工作上面對狂亂執著的案主,可以溫柔堅定的臨在與對治。學習中面對漫長遙遠的精神分析,更可以謙卑且有耐心,以自在的方式飛翔。

似乎是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凝視這世界,也像是重新長大一次。
家的意象深植在心中,讓我願意呵護這個新的自己,逐漸成長茁壯。

*********************

此種心情更加篤實,乃因為日前所看觀賞的【東京家族】。

這部電影除了讓我尋回少時在小津身上所感應到,那個完美俱足的世界;隨著年歲增長,閱歷豐富,我更能體會到上一代如自己父母的愛與不完美。
也看到家庭在身體衰亡與時代變遷下的哀傷,然人與人間所傳遞的善意又是何等珍貴,足以撫平一切。

片中的父親母親讓我想到,那讓我愛過恨過,終於和解,然後再一次愛上的
我的父親母親。
最後也讓我想到我自己,希望在人生下半場,自己也可以成為那樣的父母。
在自己的身形氣味裡面,繼續傳遞這可貴的,家的意象。


延伸閱讀:
1.         我的箱子
2.         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
3.        60年卻不遙遠的,東京家族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