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快樂原則”讀書筆記(上)



     


1.          一個案主因為懶惰前來看我,我當然不相信他對自己問題的詮釋,也就是怪自己過於懶惰。依我看來,也許這種對自己的責怪才是問題的根源。不過,在讀到本章按語時我又想起這個治療片段。
“…強迫重覆原則,它要求重覆以前並回歸到過去的狀態。做為生物惰性表現的本能,正具有這一特徵。像人這樣的有機體,因本能的固有保守性,也有恢復原初的無機物狀態的傾向,可稱為死的本能。
我想到人類在懶惰時那種想要放棄放空的需求,這時候一切的目標奮鬥,還有為了客體掙扎苦痛的演出,都從舞台上消退。有時候人類並不是很想做為前景,而是想成為永恆靜默的背景。

第一章

2.          佛洛依德的立論主要是從分析經驗開始,這讓我想到有人說精神分析不科學,關於這點我極不贊同。試想看看,分析現場對於結構的要求與穩定,以及從中衍生的大量觀察,細緻的思考與推論,並且反覆回到案主自身確認;這樣的過程,怎能說不科學?甚至,我們可以說精神分析是一種不斷進行,細膩的行動科學,它與傳統物化的科學截然不同,用一般科學想要研究精神分析也是困難重重,緣木求魚。
3.          關鍵字:快樂原則也是恆定原則,確保一切的興奮維持在最低穩定的範圍,尋求張力的釋放。佛洛伊德在此開始思考兩個挑戰快樂原則的痛苦案例:第一、是現實原則,也就是為了更大的利益延宕立即的滿足,這可讓生物體保存自我,避免滅亡。第二、就是壓抑作用,也就是生物體為了統整性的更高作用,把一些欲望壓抑下來,當然也因為這些壓抑產生了(無法釋放的)痛苦。這時候的快樂原則是精神官能症,也就是用症狀的形式嘗試著釋放這些壓抑的能量。有趣的是,這些快樂原則表現在意識上,往往被個體視為是痛苦的。

第二章

4.          佛洛伊德在這裡為我們揭示了創傷性神經症,尤其戰爭所帶來的神經症。這些病人往往會在夢中回到當初受創的現場,再次經歷這些創傷,然後嚇醒過來。如果說,夢是願望的滿足,這種讓人驚恐不適的夢到底要滿足甚麼願望呢?一般來說,我們立即聯想到人類受虐的願望。然而,這樣論述有點奇怪,這時候佛洛伊德另闢蹊徑,帶領我們回到兒童遊戲中,持續思考這個問題。
5.          這就是著名的線軸遊戲,主角是佛洛伊德的小孫子,為了處裡每次與母親分離的痛苦,發明了把線軸丟出去又收回來的反覆遊戲。透過這個遊戲,他從被動為分離所淹沒的痛苦,主動再現並處理這些痛苦。這種強迫性重覆與之前戰爭性神經症患者所做的夢類似,都是人類處理創傷的某種嘗試,在此人類獲得主控權,不斷溫習那些過往難以承受與掌握的情境,似乎在尋求某種解脫?後面佛洛伊德把這些現像衍伸到模仿秀,我們在藝人唯妙唯肖的表演中,重新面對生活的悲劇,並達到前所未有戲劇的效果。

第三章
6.          接下來佛洛伊德把筆尖掃落在治療現場,發現治療現場的抗拒作用往往透過移情的強迫性重覆來表現。佛洛伊德認為病人:更樂意把壓抑的東西做為一種當前的經驗來重覆,而不是像醫生所期望看到的那樣,把它做為過去的一部分來回憶雖然這為治療者所不樂見,但還是必經的一個階段,唯有讓病人實際經驗這些,讓他從這裡跌倒並爬起來,學到的東西才更為真切。
7.          當然這些壓抑與治療中的抗拒服膺於快樂原則,而治療者努力使病人恢復記憶的嘗試則服膺現實原則,然而,在治療中透過移情展現的強迫性重覆則服膺於甚麼原則呢?就不想回憶這點來說,絕對跟快樂原則有關,而壓抑能尋求釋放,也可以說是快樂原則。然透過強迫性重覆所復活的過去經驗,卻不全然跟快樂有關,甚至有些是深深挫敗的痛苦(如眾所周知的伊底帕斯情結)
8.          這些當然也會在病人的現實生活中表現,我們看到受暴的人在意識上想要規避施暴者,潛意識卻總是會找到他們。於是不管是創傷的夢、兒童遊戲、還是心理治療、甚或現實生活,我們總會看到強迫性重覆堅持地展現它無可規避的力量與痕跡。

第四章
9.          在這章,佛洛伊德透過產生意識系統的生物學(胚胎學)起源,來說明壓抑與抗拒作用的由來。一方面透過它隔離了意識與潛意識,讓意識可以專心地分辨應付來自外界的訊息,讓記憶的永久痕跡得以深深烙印(也就是我們後來定義的潛意識);另一方面它形成了某種薄膜(覆蓋物)來保護內在有機體免於受外界刺激的入侵。
10.      而當外界的刺激過於巨大,甚至過於突然使個體來不及應付(這往往也是創傷形成的原因),傷口的附近便會動員內部諸多能量形成強大的反灌注,以約束這巨大的刺激。另一方面,因為所動員的能量過於巨大,當然也很容易造成其他系統的癱瘓,譬如原本發病的妄想症,因為健康危機獲得某種緩解。
11.      所以對於恐懼的準備,往往就是準備著動員內在強大的保護力量的開端,藉以形成強大的反灌注來約束巨大的刺激。而創傷患者所做的強迫性重覆的夢,似乎就是個體對此努力的過程。佛洛伊德說:夢試圖通過產生恐懼來恢復對刺激的控制,若遺漏了這些夢則引起創傷性神經症。
12.      下筆至此,不禁想到人類對於恐怖片的喜愛,過去往往困惑於人類為何要如此自我折磨,自我恫嚇,後來才了解這種娛樂的目的在於:練習內在的反灌注,比之色情片帶來的直接釋放效果,恐怖片也算是某種心理器官的自我收縮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