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憶無欲 (no memory, no desire)



最近在讀日本的枯山水藝術與精神分析思想的關係
在在想起Bion有名的那句謁語:"no memory, no desire"
記得上課的時候幾位老師提到這句話,均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言下之意似乎Bion有點強人所難的意思。

不知道你怎麼想像Bion說的無憶無欲?
"無"是"沒有"的意思嗎?亦或是"取消"之意?
在我的想像裏,寧願把它想像成近似於"空"的境界。

在禪宗的思想中"空"不是空無一物,也絕非一無所有
"空"代表流變,寰宇之中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萬事萬物永遠處於變動的進行式
治療師的心境就是要把自己安放在這變動不拘現象場的中心
讓自己安定下來。
把移情置於治療核心的精神分析,念茲在茲診療室的此時此刻,治療師與案主的互動
當下俱足的某一刻,包含了過去與未來
這種精神與講求"空性"的禪宗精神不謀而合。

在"空"性中,花開花落,生來死去
"空"不是枯竭的空白,反倒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豐饒與傷感(也有點類似於Klein說的"憂鬱心智位置")
因此no memory, no desire 可以說是一種對於"我執"的取消,把治療師試著掌控一切的全能感摘下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拂去內心的塵埃,把內心的空間挪出給案主盡情使用
因此,可以體會"空性",心中自然而然會升起慈悲心...。

不知道身為治療師的你怎麼讓自己進入no memory, no desire的境界?
很多治療師自有一套儀式,讓自己可以安然地進入心理治療的狀態
屬於你的儀式又是甚麼?歡迎你留言跟大家分享。

介紹Bion的專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9151

圖片選自:
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5/04/1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