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孤獨的讀書小筆記 (上)



為了準備周五精神分析學會年會的電影欣賞(東尼瀧谷),看了一點文獻,整理成小筆記,跟大家分享。

*********************************

#孤獨概論

比起社會文化中可以共享的孤獨,有一種孤獨只存在於自身,無法分享,這種孤獨更為嚴重。

有一種孤獨佛洛伊德稱之為汪洋性的感覺,使人沉醉其中,或者像在母親的子宮。(阿智:譬如梭羅。)
這也是一種文化所共享的孤獨形式,卻不是這篇文章所要關心的。

還有一種孤獨在於藝術家或者科學家創作所必須,這是一種自我獻身的孤獨,而且可以有選擇的。
這種孤獨雖然是一種放下,背後卻以一個更大的社會文化背景陪伴著。也不是作者所要討論的孤獨。

有些孤獨與失去所愛有關,但也不是這篇論文所要強調的,這種孤獨在佛洛伊德與亞伯拉漢的論文中,多所描述。
他們均認為透過認同的建立,與口腔期併吞的感覺可以去抵抗這種孤獨。也可以透過創作去克服這種暫時的寂寞。

作者想要探討的孤獨,比較像是一種未經整合,精神病式的孤獨。
這種孤獨來自嬰兒早期,那些溫柔的、愛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是一種非常原始巨大且令人恐懼的孤獨。


#精神病式的孤獨

不同年紀尋求親密的方式不一樣,嬰幼兒時期我們需要爸爸媽媽的愛,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性密友,這種親密有時候會合併性的驅力,有時獨立於性驅力。

早期被孤立的嬰兒會有分析式的孤獨, René Spitz引用早期被孤立的動物,導致整個系統全面且不可逆的失功能。
蘇利文與安娜佛洛伊德也都探討過這種早期的缺失所導致發展上的問題。
蘇利文指出早期孤獨的孩子,會逃向自己的幻想,以作為代替性的滿足。且這種傾向也會因為暨生活上的缺乏而被增強。

作者接下來舉例子說明這種逃到幻想的替代,終至於無法區分現實與幻想,然後導致全然的社會性的孤立,因為這種退縮會讓自己感到安全與幸福。
如果這種情形持續下去,案主會把自己投注在不一定這麼適切的代替物上。這讓我想到東尼瀧谷把自己固著在機械性且沒有感情的繪畫中,或者妻子把自己固著於戀物的需求。
這種幻想生活的代替性滿足,使得這樣長大的案主在成人生活中過度強調”概念性區分主觀與客觀的現實”。

這種現象在健康的兒童身上也可以看到,常常因為社會要求他過早放棄主觀的現實,而轉向外在世界的客觀現實。(阿智:這種情況似乎也會造成這種主觀世界的枯萎?。)
過早的斷奶,或者與成人親密的禁忌,對於小孩是種威脅,且會造成一種原初的孤獨感,為了對抗這種孤獨感,也可能造成案主精神病理式的發展。

自大狂的小孩的小孩也會導致孤獨,如果沒有來自現實的測試。使其放棄重覆地回返過去那種自戀性的態度。
如果現實無法滿足這樣的自戀的話,這樣的小孩也會變得憤世嫉俗。

有一些早期沒有辦法被好好對待的小孩,會導向更為嚴重的精神病式孤獨。通他們在早期常常經驗了極具破壞性、荒涼的孤獨。
這樣的小孩也無法為自己感到難過,這是一種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的孤獨,它的核心就是無法溝通,完全無法被同理,因為同理的能力會被這種情感所散發而出的焦慮加以阻斷。

一些極端的心理解組的經驗,非筆墨可以形容,既使連蘇利文這樣的大師也無法描述。
譬如一些驚悚的心理經驗如恐慌發作,因為主體無法忍受它一分一秒,因此導致心理的崩潰,產生類似精神病的感覺。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麼說,這些失去現實感、宛如世界末日的感覺也是一種極端的孤單。

很多精神科醫師會把嚴重的”精神病式孤獨”與精神病的退縮、與憂鬱、焦慮的混為一談,作者不太這麼認為。
”精神病的退縮”是一種從人際關係撤退的行動,因為對人完全沒有興趣,因此也絕不會因此而有被孤獨滅絕的感覺。
相反的憂鬱的人,或者憂鬱性的退縮,我們都會看到他們對人際關係的抱怨,這個抱怨反映出後面對關係的需要,因此毋寧說他們是孤獨的。


#孤獨的反移情

孤獨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它容易激起焦慮與恐懼,使得人們(包括精神科醫師)會想解決它,包括很快地給予憂鬱症的診斷,好做一些後續的治療。

然而,被嚴重的孤獨所夾擊的人們常常無法談論它,往往是避它唯恐不及,但也因此增加了孤獨對人的威脅,也因此人人都無法真正地經驗到孤獨。

既使連中等程度的孤獨,人們都不太容易談論。因為我們的文化不甚歡迎孤獨,絕大部分的人有意識的隱藏自己的孤獨。

只有倚賴的孩子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的孤獨,他們會這樣做是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想像力,或沒有能力去隱藏。

譬如在一齣喜劇中某個腳色問:"你知道長大後將會變成怎樣嗎?"
另一個人明確地回答他:"孤獨"。

精神病人因其離群索居,使得他們擁有一般人沒有的敏銳與無懼,冷眼旁觀容易被壓抑的痛苦真實。毋寧說,他們也像小丑所扮演的角色,當他們說出那些不受歡迎的真實時可以被原諒。也可以輕易突破那些寂寞人們為了保護自己所建立的高牆。
精神病人因為長久為其瘋狂所孤立,因此有能力去嘲笑那些因為暴露自己所導致的自戀受傷。(待續)

本篇論文的作者是Frieda Fromm-Reichmann, M.D.
可點選以下網址查詢
http://www.pep-web.org/document.php?id=cps.026.0305a&type=hitlist&num=0&query=fulltext1%2CFrieda+Fromm-Reichmann%2C+M.D%7Czone1%2Cparagraphs%7Czone2%2Cparagraphs%7Cauthor%2CFrieda+Fromm-Reichmann%2C+M.D%7Ctitle%2Cloneliness%7Cviewperiod%2Cweek%7Csort%2Cauthor%2Ca#hi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