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孤獨的讀書小筆記(中)




接下來要談談成人世界中無所不用其極的躲避孤獨。
在我們的文化中,傾向個人主義,且以我們與他人實際公開的關係來界定我們自己。也就是端看別人談論我們多少,或者想到我們多少來界定我自己的價值(阿智:臉書就是最好的範例)。
因此孤獨就像是一種失去界線的經驗,我們甚至在孤獨之中無法區分主體與客體。這或許可以解釋孤獨的部分經驗,卻無法回答為何害怕孤獨是如此普遍。

孤獨也關乎一個人倚賴另一個人多少,與個人發展歷史有密不可分的交纏。
孤獨的真正本質是一個人無法與另一人溝通,別人也無從掌握、且了解自己。
當孤獨發生的時候,一個人不想要,也不能談及他們的孤獨,或與此相關的任何話題。也就是說,孤獨使得主體無法在內心可以連結到任何事物。

有一種全然的焦慮,彷若一種赤裸的懼怖。人類會極盡所能地動用防衛機制來抵禦這種焦慮。
一些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此也會成了抵禦這種焦慮的防衛機制:譬如飢餓、睡不著、或者性。在這焦慮背後是對於孤獨的恐懼,我們無所不用其極動用防衛來抵禦孤獨。
因此我們毋寧可以這麼說,在食色與睡眠背後,孤獨似乎是這些需求之後更大的需求。
故當我們被嚴重的孤獨給盤踞,總是會感到癱瘓的絕望,與徹底的無價值。
譬如我有一個病人,當她感受到深沉的孤獨,總是無意識地啟動某種循環,逼使自己狂躁地的喋喋不休,而這些話語後面沾滿了焦慮的色彩。

另一種防衛就是無可遏抑的暴食。
Hilde Bruch關於肥胖的研究中指出,暴食症就是一種對於孤獨的強迫性抵禦,食物在這裡成了客體,可以帶來陪伴的效果。
之前我提到那個多話的病人,曾經告訴我她童年最快樂的回憶就是一個人坐在黑暗的客廳,秘密地吃著偷來的甜點。
在她的第一個session有段話令人印象深刻:"當妳拿走我的胃痛(指暴食)、我的恍惚(退化性的幻覺)、還有我的食物,然後我將會變成甚麼?"這句話指的是,當妳撤走我的防衛,我將會在哪裡?

蘇利文指出:孤獨不僅僅是逼使人們尋求親密的趨力,它也是一種高張力且不可言傳的體驗,在病人動用所有防衛去抵禦它的時候,使得精神科醫師找不到語言來描繪它。
佛洛伊德在"人類及其不滿"中,也以同樣的思路去思考孤獨與防衛。

#詩人與哲學家所描繪的孤獨

詩人與哲學家對孤獨的描繪,往往比精神科醫師還要深刻。
在惠特曼的詩作"我在路易斯安那州看到一棵活著的橡樹正在生長",雖然不全然描寫孤獨,我們卻看到對於身處孤獨的人美麗地描繪。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見一棵活著的橡樹正在生長,
孤獨的站立,青苔從樹枝上垂下;
沒有同伴,獨自生長著,
蒼綠的葉子,愉悅地發出聲音
而且,它的樣子,粗壯,剛直,雄健,
令我想到我自己;
我驚奇著,它孤獨的站立在那裡,附近沒有它的朋友,
如何能發出這麼多歡快的聲音,
——我知道這在我卻不能。"

晚近的湯瑪斯伍爾夫寫下了,從猶太教到基督教是從孤獨到愛的演繹。
對他來說,舊約的傳道書中對於工作與佈道的描寫,深刻地勾勒了人類最早關於孤獨的景象。
比起其他強調衝突與戲劇性的作家,伍爾夫描寫人在孤獨中的悲劇本質。這種悲劇來自於孤獨的人,同時也是熱愛生命的人。
他關於孤獨的詩作,碰觸到靈性的本質。

順帶一提,伍爾夫的雙極的概念,可以看做是一種對於愛的表達。
在早期精神病兒童的情感經驗中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現象,這些孩子如果在生命早期缺乏重要他人的關注與接納,將會帶來嚴重的打擊。因為這些孩子天性敏感,且對於愛有一種潛在式的回應。
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對於親密無法自然而然地回應,這通常也是心理治療中發展移情的重要能力。很多醫生面對這種現象很容易被誤導,輕易地認定病人無法建立關係。
在此湯瑪斯吳爾夫的概念可以帶領我們去了解這種存在於精神病動力下的雙極性。
(阿智:應該就是說,在這份孤獨裏頭,其實包含著對愛的渴求。作為醫師,不應該只看到病人沉湎於孤獨,還要看到病人對愛的渴求。)

哲學家賓斯旺格的思考很值得精神醫學參考,他提到"赤裸的存在"與"赤裸的恐怖"。
保羅田力克指出,孤獨的人看似對一切缺乏興趣,在這背後卻要有一種勇氣,一方面堅持做自己,一方面堅持做到自己分裂出去的每個部份,這樣才能達到此種未整合的狀態。
齊克果、尼采、與布柏對於孤獨的描寫,也很值得醫師參考,這些作品為我們連結了孤獨、精神病、與心理治療的關係。
布柏認為:孤獨的人們往往會使用抽象具體的詞彙進行溝通,於是我們難以打破這份孤獨。布柏為這種狀態加上情感的基礎,增進我們對於身處這種狀態病人的了解。

圖片為詩人惠特曼

本篇論文的作者是Frieda Fromm-Reichmann, M.D.
可點選以下網址查詢
http://www.pep-web.org/document.php?id=cps.026.0305a&type=hitlist&num=0&query=fulltext1%2CFrieda+Fromm-Reichmann%2C+M.D%7Czone1%2Cparagraphs%7Czone2%2Cparagraphs%7Cauthor%2CFrieda+Fromm-Reichmann%2C+M.D%7Ctitle%2Cloneliness%7Cviewperiod%2Cweek%7Csort%2Cauthor%2Ca#hit1